日前,從自然資源部第二地形測量隊獲悉,由該隊自主研發的智慧黃河信息平臺已完成基本框架的建成。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流經9個省區。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講話。為了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陜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主動謀劃,聯合陜西省發改委(省黃河辦)成立了陜西省智慧黃河研究院,以充分發揮測繪地理信息資源優勢,開展智慧黃河研究、平臺建設管理、實景三維與二維數據融合等工作。
部第二地形測量隊接受智慧黃河信息平臺建設任務后,在全院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項目部,通過深入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需求,確立了科技智庫、示范基地、交流平臺的智慧黃河基本定位,開展了調查監測技術與標準體系建設、時空地理信息與專題信息融合技術、物聯網技術、云平臺建設、數據挖掘與模擬分析等重點研究課題,以及開展統一規范標準、推進黃河流域空間基準統一與維持服務、摸清黃河流域基礎地理信息狀況、構建黃河流域智能監測體系、搭建智慧黃河信息平臺等重點工作內容。
隨后,相關試點工作和智慧黃河信息平臺建設同步推進。到目前,他們已開展多層級實景三維、典型河庫動態監測、地質災害監測、礦山生態修復等多項技術試點,相關規范、標準正在編制中;按照以空間地理數據為基底,融合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數據,形成查詢瀏覽、統計匯總、分析應用、評價監測等功能,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案制定、綜合決策、應急指揮等工作提供技術保障的思路,構建了智慧黃河信息平臺的基本框架。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目前掌握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已上傳,正在協調陜西省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草原資源、濕地資源、水資源、地表基質、地下資源等數據的上傳工作。智慧黃河研究院負責人表示,智慧黃河建設涉及沿黃九省(區)及多個行業主管部門,所需數據有待沿黃各省(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按照“邊建設、邊應用、邊完善”的工作思路,智慧黃河信息平臺建設還充分利用各階段性成果,先后為“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院士論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作區第三十一次聯席會議”“2021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論壇”提供了支撐;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作區(沿黃九省區)國土測繪第一次聯席會議,其建設思路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得到了相關領導、專家的高度肯定支持。